书卷传讲,启示录

启示录||11、以基督为中心的敬拜

启示录5章

各位弟兄姐妹,要想进入并且得着这段经文的真理,真需要上帝极大的恩典,得着这段经文不容易,如果你三心二意的看这段经文,相信接下来一个小时什么也得不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入这真理,我必须要求大家做几件事:(1)你现在需要放下所有今生的杂念,甚至放下时间的概念,借着信心的穿梭机跟着约翰一起上到日光之上,来到这个盛大的典礼现场,因为只要这样你才能经历到这段经文的荣耀性。(2)这段经文到底是已经发生过的?还是将来才发生呢?这么问还是以时间为坐标。其实这段经文描述的盛大仪式在时间之外,如果非要用时间的角度来形容的话,我们形容为“永远进行时”。属于过去,不局限于过去;属于现在,永远是现在;属于未来,是现在的将来。也许有点难,简单来说,任何一个基督徒在何时间点中领受这经文,都能直接把他带进这个仪式中,因为这个仪式的属灵含义一直进行中。(3)借着讲道与你信心的参与,这个仪式本就是对你的一个呼召,呼召你敬拜他,这个仪式也能净化我们的生命。说的直白一点,今天的讲道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求你产生真崇拜。而我们在讲道中产生的细枝末节的教训也许对你有帮助,但并不是今天的主旨。

一、谁配得解开永恒的书卷呢?1/5

1、永恒书卷是什么?关于谁?

在第一节经文中我们要思考,上帝手中的书卷真实吗?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书卷?关于谁的?和我有关系吗?

书接上文,还记得我们在分享第四章的时候,我们一同亲眼见证三一上帝的荣耀与卓越,24位长老所代表的全天下教会对上帝的崇拜,以及四活物所代表的天下苍生对上帝的高举。本章接续上一章的内容,我们在第一节当中首先看到的是上帝右手中有书卷,这个书卷怎么就凭空出现了呢?原来这个书卷是有旧约背景的。我们看两处经文:所有的默示,你们看如封住的书卷,人将这书卷交给识字的,说:“请念吧!”他说:“我不能念,因为是封住了。”又将这书卷交给不识字的人,说:“请念吧!”他说:“我不识字。”(以赛亚书 29:11-12 和合本);但以理啊,你要隐藏这话,封闭这书,直到末时。必有多人来往奔跑,知识就必增长。”他说:“但以理啊,你只管去,因为这话已经隐藏封闭,直到末时。(但以理书 12:4,9 和合本);其实在旧约中就经常用“书卷”来形容上帝的旨意与计划,而且这两处经文都谈到了“书卷是封闭的,没有人能打开”,其实这埋下了伏笔,为基督埋下伏笔,只等到能打开书卷的到来。那么这书卷是什么呢?罗伟给出的答案是:这书卷的内容不单单是永恒的计划,更是特指神借着教会来实现他国度的计划。此计划的目标当然是神国的建立,但这个目标却必须借着圣徒的受苦才能完成。这件事搞清楚了,也就明白为什么在旧约教会时书卷是封闭的了,因为那时神借着万族教会来建立天国的旨意还不到时候全部揭露,因为基督还没有死里复活。

这样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提出的问题,这书卷真实吗?当然了,这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运作都是依靠这书卷,他是真实可信的。他是什么类型的书卷呢?不是普通的一本书,你也不能用这样的视角来看待这本书,这书卷是记载上帝全部旨意的书卷。关于谁的呢?关于天下万民,更关乎每一位听见的灵魂,这与你有直接的关系。

2、为什么用印封着?

这里的用印封存,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带着密码,或者是放在加密的保险箱中的意思。在古代世界中,一个密函进行传送的时候,通常都是用蜡浇在上面,然后用皇帝独有的戒指封印,以防途中有人打开,擅自打开就是死罪。当我们回到上帝封印的书卷中时,我们就可以明白一个道理,上帝封印的书卷不准许任何受造物打开,因为他们不配,这个封印的旨意必须由特定的对象来揭开。

3、谁配揭开这书卷?

这仿佛是天使对所有存在物,一切有生命的活物的一个质问,请问你们谁配展开这书卷呢?这里的一个重点字是“配”;配不配的问题!也就是说,那能展开书卷者必须是一个大能的得胜者,他必须完全遵行神的旨意,并且他能够建立天国者。只要这样的一位才能承接这书卷,并且打开封印。至于这七印具体都有什么内容,我们将会在第六章当中揭晓。随后我们看第3节,这里就给出了答案,原来一切被造物都没有权利承受神的旨意,更没有能力揭开七印,神的永恒旨意还不能向你们显露。这个世界的任何思想家与科学家都不能窥探神对世界的旨意。

也许有人会问:揭不揭开很重要吗?我并不太关注。这么说吧,每次国家主席改选的时候你关不关注呢?甚至前几天美国大选我们都极其关注呢,是不是?为什么这些变动我们很关注呢?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们真实,看得见摸得着。永恒的这个东西太假。第二个就是能直接影响我的实际生活,永恒的那个跟我实际生活没关系。其实你错了,正是从永恒来的创造才有了你我他,正式因为永恒中的智慧设计,才有了数理世界、思想文化。正是因为有永恒中的救恩设计,教会才涌流不息。你说哪件事不来自于永恒?你还说永恒世界不影响现实吗?

4、约翰哭了。4节

你有没有一点好奇,这有什么可哭的?泪点在哪呢?其实你不懂约翰的世界,更不理解约翰的认知。当约翰听见说没有人能揭开这份书卷时,他意识到的是世界危机,看到的是世界的绝望,所有人将继续悲惨下去,每个人的结局是永远悲惨。如果神不告诉这个世界他的旨意,我们就只能活在黑暗里。当年如果神不告诉尼尼微古城要毁灭时,哪有悔改的哭声呢?这里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人承接神手中的书卷,我们就完了。在我们的信仰中,我们缺少为自己的灵魂忧伤,也不会为世界忧伤,但我们会因为一块钱的损失而忧伤。上帝所创造的神圣情感,最终却用在了最卑贱的事情上。

5、希望来了。5节

当约翰绝望之际,有一位长老对他说:犹大的狮子可以承受这书卷,并且打开他。这就是极大的福音,分量很重的福音。我们需要解释几个问题:第一,长老是谁?其实这是代表整体教会的长老,长老作为被救赎的教会对他说,我们不必失望。第二,为什么是犹大的狮子。这句来源于“创49:9”节,犹大的狮子就是古代福音的焦点,基督为王的肖像。第三,大卫的根。这句源自于“赛11:1、10”节,在这段经文中预言了基督从大卫的王族血统而出。第四,他已经得胜。弥赛亚的到来不是一场赌局,好像有胜利和失败两种可能性。这不是福音,福音是:“女人的后裔必要伤你的头”,福音宣布的是基督必然得胜。这四个方面的合集建立起了主耶稣能承受永恒的启示,昭示万民,并且他是得胜者,拯救万民建立天国。我们是借着永恒中的基督获得圣经的启示,得蒙拯救,有份天国。

二、谁配得所有受造物敬拜呢?6/10

1、教会中心与世界中心。6上

这一节很重要,透过字里行间所描述的站位,我们就能获得很多真理。我们之前就已经说过,24位长老代表了旧新约的教会,四活物代表万物生灵,他们都敬拜神。而这节经文的场景中多了一个人,那就是羔羊的站立,很显然就是经历死而复活的基督,这个无可厚非。他从教会中来,他从世界中来;如果此时你已经进入这个场景,你就明白:此时此刻,耶稣基督既是教会的中心,也是世界的中心;而且他是带着死亡的标记前来,他充满复活的大能前来,以得胜者的姿态凯旋归来。这一刻我们无以言表,只能投来无比崇敬的目光,欢喜雀跃。

2、对基督肖像的描述。6下

第一、为什么称他为羔羊站立呢?显而易见,因为这是从献祭崇拜开始时,就已经启示出来的耶稣形象,他是除去世人罪孽的羔羊。第二、为什么强调他是被杀过的?表明他是透过受苦和受死来成就得胜的。原来得胜是在受苦与受死中建立的,我们原本以为得胜是靠长生不老来建立的,这和我们的计划是完全不同。第三、这里的七角七眼七灵是什么?角表达的是“能力”;眼表达是“全知”;七灵就是圣灵。连起来的意思就是那得胜基督是藉着他的灵运行在人心,也藉着圣灵统治世界。通过耶稣基督的整个肖像,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凯旋归来的就是独一无二,无出其右的。

3、他做了这件事。7节

从教会和世界中脱颖而出的就是主耶稣,他终于做了这件事,就是从上帝手中接过了书卷,这个意义是非凡的,因为他是代表世界,代表教会接过了书卷,更是为了他们接过书卷,最终也成就在他们身上,当主耶稣承接了书卷时,我们就确定了,唯独基督是我们的先知,众先知之先知;众牧师之牧师;希伯来书如此说:就在这末世藉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他为承受万有的;也曾藉着他创造诸世界。(希伯来书 1:2 和合本);也正是因为主耶稣从上帝那里领受书卷,所以才有救恩的启示,才有我们手中的圣经,圣灵的工作,若不然就什么也没有。

4、圣殿祈祷的对象。

进入第八节的时候,我们要切换一下场景,那就是当主耶稣拿过书卷以后,现在出现的是场面是什么?那就是四活物和众长老手里拿着金香炉祷告,这个场景熟悉吗?其实这个场景是发生在圣殿中。“亚伦要把赎罪祭的公牛牵来宰了,为自己和本家赎罪。拿香炉,从耶和华面前的坛上盛满火炭;又拿一捧捣细的香料,都带入幔子内。在耶和华面前,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烟云遮掩法柜上的施恩座,免得他死亡。(利未记 16:11-13 和合本);在我们刚刚读的经文中可知,这个是发生在圣所中的动作,自古以来众人只是模糊的认为,我们拿着香炉面对的是一个可怕的,无法琢磨,难以想象的神,但约翰在此昭示一件事,原来你们你们拿着香炉一直面对的就是弥赛亚,这简直是听君一席话,颠覆信仰观!大家会想,这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是面对弥赛亚呢?其实确实如此。原来弥赛亚从古代一直到如今,那你说古代时候怎么不那么清楚?古代时众先知的书不是说他吗?只是他还没到时候道成肉身,死里复活,所以大家还不那么清楚,如今清楚了,也做实了,基督就是至圣所里的神。

5、如果天上承认了,你该做什么?9/10

地上的人还再思考主耶稣是救主?他就是幔子里的神?以及他就是宇宙与教会中心?这些到底合不合法,合不合理,是否真实时,天上已经承认了,天上已经做实了,已经欢呼歌颂了,请问地上的我们该何去何从呢?你再迟疑半刻,就赶不上了。如果在天上以及成为事实,合理合法了,我们还能质疑什么呢?因此在这段中,天上已经响起嘹亮的歌声了,你是配得称颂的,因为基督用自己血买了众人,成为神的子民,基督也确实掌权了。

三、谁是配得荣耀直到永远呢?

1、天堂的中心,敬拜的焦点。11节

其实这个场面不只是宏伟,盛大,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一个中心人物,那就是耶稣基督。原来天堂是以他为中心的,不然呢?不然我们以为天国是以谁为中心的呢?而且这个歌颂当中,一般读者很难想象天国的歌唱是在唱诵救恩,唱诵基督的工作,歌颂他的作为。一般我们阅读启示录第4章的时候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因为天国所有的活物都在歌颂神。而本章的描述重点,从那位上帝转移到基督身上了。凡归给上帝的荣耀现在也都归在基督身上,请注意这就是天堂歌声的文化。

2、歌唱与颂赞的重要。

上帝创造音乐,我认为这是极美的创造。他重要到一个程度,上帝启示了150篇来作词供人传唱。当年扫罗心神不宁时,大卫的音乐就产生果效,总能使他的灵魂享受到平安与安息。由于罪的缘故,音乐的创作自然也就没有了灵性,人就只能唱悲哀,唱希望,但唱来唱去还是黑暗。天堂这一幕是在唱歌,原来只有唱诵上帝,唱诵救恩,才是最美的音乐。你看我们现在在唱诵诗篇,但说实在的,我对现在流行的所有诗篇版本的曲都不满意,我深切盼望有那种被正统神学塑造,美好的灵性,极高的作曲基督徒出现,像巴赫那种的,就是对针对每篇诗都能针对性的谱曲,符合这篇诗的精神和意境的,真希望有人干这件事。

3、永远的焦点。

我们透过天堂中的唱歌文化就能看出,原来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需要唱救恩,唱救主的,这就能医治灵魂,也能使我们充满安息与希望。也基本上为一个生命定了一个基调,就是这个生命被拯救,就是为了歌颂他而来的。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