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17:14/15
人们常说:人活着必须得知足!这句话我在遛娃的时候经常听那些出来遛弯的老人说,我心里想,你不知足也不行了,因为你也没力量去赚全世界了。他们基本上都不是基督徒,但他们活的很知足,每天不是唱唱歌,遛遛狗,就是跳广场舞。他们在谈论必须知足的时候,他们的理由都非常充份,他们认为儿女都已成家立业了,自己还有养老金,人生虽然到了尾声,但也到了巅峰。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是不是圣经中的知足呢?我就奇怪了,上帝借着基督的死亡所赐下来的祝福,怎么都让外邦人实现了呢?反而基督徒活得闹心扒拉。这里的问题是:外邦人所享受的知足与唯独属于基督徒的知足到底是不是一样的呢?那么我们只要稍微的对刚刚所宣读经文进行解释,就可以知道属肉体的今生知足与属灵的关系知足是多么大的不同。
在14节当中,大卫所祈祷的内容就是:求上帝拯救自己,拯救自己什么呢?就是脱离“今生的满足”,大卫的意思是说我很容易活在“今生的满足下”,但这是恶人的道路,我需要被你拯救,不然我也随从他们的道路,所以就是:“求你用手救我脱离世人,脱离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关于知足的问题,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人是不知足;另一类人是努力的让自己知足,但在圣经的光照之下,那些在今生已经达到知足的境况,正是基督徒努力逃脱的。
在第15节中,大卫道出了一个与神和好之人的知足观。这个知足观是所有真基督徒的知足观,更是主耶稣生命里的实质。主耶稣虽然无佳形美容,常经忧患,没有枕头的地方,但主耶稣怎么说?他说:“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翰福音 15:11 和合本)。后来保罗也多次谈喜乐和满足的教训。而这节经文谈到知足时你发现他是建立在什么根基上的呢?与神和好,以他为满足的根基上,这就与属肉体的满足截然不同。这两节经文的意思将是我们下面讲论的核心精神。
一、属肉体的知足与丑恶。
1、邪恶的知足是无视上帝的。
在福音书中,耶稣曾经在讲道中举了一个无知财主的比喻(路12:19/20),在这个比喻中,这个财主就非常的懂得知足,他没有努力去赚取更多,而是以这个为满足,并且说:我可以安逸享受了。但主耶稣的判语是什么呢?就是今夜收取他的灵魂,他的那些满足还有什么可夸耀的呢?能够使他屹立不倒吗?在这个比喻中,这种知足并没有被高举,反而是一种恶行,为什么是这样呢?按理说:不要管哪种知足,知足常乐不就应该被奉承吗?在圣经的价值观中并非如此。这个财主的问题在于,他无视上帝和他的旨意,他的知足会使他进入上帝的审判,最终收获灭亡。所以,以无视上帝建立的知足是邪恶行为。
2、邪恶的知足是自私自利的。
耶稣在讲道中还列举一个财主,就是财主与拉撒路的那个财主。这个财主的也很知足,如果你拿着麦克风采访他,问他说:你这么大吃二喝最终遭受神的愤怒,他会如何说呢?他也许会说保罗教导我们说: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我遵守主的话还有错吗?请问大家,如果财主这么回答,你该怎么应对呢?可悲的是很多基督徒是如此的,他们按照财主的心路历程行走,但他们却说我在跟从保罗的教训。财主的知足有什么邪恶之处呢?第一、他的知足是自私,是建立在肉体享受今生平安上面的。第二、他的知足没有怜悯的心肠,与属灵的知足观相反,属灵的知足观包含怜悯圣徒。我们如何正确应用“有衣有食就当知足呢”?朴实应用这个真理没问题,我们为上帝赐给我们日用饮食是知足。但要注意三件事:首先,保罗谈祷有衣有食时,他说的是那群为了持守真理以至于今生贫穷的人,他们应当为有饭食而满足。其次,一个衣食知足的人必然顾念贫穷人,这是属灵知足的标记。最后,以衣食为满足的人,他们的终极盼望不应该是眼前的享受。所以我们可以总结说:一个在衣食住行上都满足的基督徒没有问题,但若果失去了整体真理的平衡,单单以饮食为乐就有问题了。
3、邪恶的知足是藐视信心的。
我们听听恶人通常怎么说:恶人面带骄傲,说:“耶和华必不追究。”他一切所想的,都以为没有 神。凡他所作的,时常稳固;你的审判超过他的眼界。至于他一切的敌人,他都向他们喷气。他心里说:“我必不动摇,世世代代不遭灾难。”(诗篇 10:4-6 和合本)。圣经如何评价一个人的道路是不是属于恶人的道路呢?是以救恩与天国为标准,投靠上帝的拯救就是义路,不然就是恶路。这篇诗中我们明显嗅到了满足和欢喜的味道,但这种满足感是邪恶的,两方面原因:第一,他们的满足来自于他们的任意而行。第二,他们的满足是与信靠应许的路相反的。很多人的满足不是来源于信心,而是来自于他们靠着殷勤得了收获,这也是不义的。
4、邪恶的知足也是虚假安慰。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常常跌入其中的,那就是自我安慰,自我鼓励。很多人的满足感是来源于此,他们常常这样想:我得知足,还有多少人不如我呢?我得知足,毕竟今天的光景比以前强多了!我得知足,幸好我不像那个残疾人似的,那个监狱的死刑犯似的。我承认这种自我安慰确实有价值,至少能缓解我们的忧虑。但我们要知道这是一般人都可以有的思考方式;心大和没心没肺不是一种属灵知足,你知道这样的人挺多的。这种一般意义上的知足为什么不是属灵式的呢?第一、因为这里没有对应许之神的交托和仰望。请听圣徒的满足观:耶和华啊,我一心呼吁你,求你应允我,我必谨守你的律例。(诗篇 119:145 和合本)。第二、这种知足中缺少对天国的热切盼望。他们求的是安于现状,而不是一种关注天国。第三、这种知足不是一种在天国中客观分析自己的进路,而是站在与世人同列进行比较后的安慰。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一个人基督徒可以为上帝赐福的供应而满足,但他们心里永远的满足绝不止于此。
透过这些分析,我们也应该用第14节经文向主祷告说:耶和华啊,求你用手救我脱离世人,脱离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你把你的财宝充满他们的肚腹;他们因有儿女就心满意足,将其余的财物留给他们的婴孩。(诗篇 17:14 和合本)
二、真知足的奥秘与善果。
1、享受神的同在。
大卫在这里表达的知足是建立在与神的和好和关系上的。这也是一种标准的圣徒满足观。我们常有一种误区,认为决定一个人是否满足的乃是外在的丰富,其实一个人是否满足是一个内在问题,而不是一个外在问题。世人不是常说“家和万事兴”,这就是一种体现关系满足的谚语,关系满足比物质满足更高级。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说,与神关系的美好远远剩过人人关系,更可况超越物质呢。享有真知足的人,使他们知足的唯独是神。无论他们所经历的苦难有多深,只要他们认识神,享有祂的同在和悦纳,那么他们就充分满足。 反之, 无论他们领受什么样的祝福,只要那祝福不伴随着神的同在和悦纳,他们都不满,因为他们所爱慕的是神,而不是祝福本身。例如,对这种人来说,享有神所赐的平安还不够(属肉体的人只要享有这一方面的祝福就会很满意),他们更要享有赐平安的神。因此,亚萨写道,“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诗73:25)只有神才能真正使他们知足。如果他们所拥有的很少,但同时却享有神的同在,他们就有知足;如果他们拥有世上大量的财富,但却体验不到神的同在,他们就完全不满。使世人满足的一切无法使他们满足。
2、知足的一大智慧。箴言30:7-9
这段经文给我们的祷告带来了一个方向,也向我们传递了智慧,我们需要求上帝拯救离开虚假和自欺,另外一方面就是求上帝赐给我们够用即可,不需要以免我们财富过多就依靠财富而活;如果过于贫穷就使我们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我们总是在这两方面摇摆,我们的本性习惯于依靠财富获得安全感。钱财没有生命,而上帝是永活的主,其结论昭然若揭。
3、在苦难中信靠主。
虽然苦难本身还存在,但是真知足能使我们从苦难中得到祝福。世人认为,获得知足的唯一方式是除掉苦难,可是基督徒在苦难中会说,“我知道神降下这苦难的目的是为了我的益处,因此虽然苦难还在我的身上,但是我仍能享有知足。”这样,我们便能够消除苦难中的毒和刺。比如,如果我们的财物因洪水而受损,导致我们很穷,那么真知足会使我们从这灾难中仰望神,从贫困中获得属灵的利益。实际上,敬虔的人从贫困中所获得的益处远比他们从财富中所获得的大。而且,所有敬虔的人在经历了苦难的磨练之后,会比从前更圣洁;虽然他们在苦难中或许有一些动摇,不过在苦难之后他们的信心却更坚定。神亦常常使用苦难扶助他们战胜自己天生的败坏,使他们更靠近神。它不是借着除掉苦难获得的,而是借着寻求神要我们在这情况下所做的是什么,按照我们的能力奋力行更多的善获得的。人常常花很长的时间因他们所经历的苦难而忧虑,追念他们过去的光景,而敬虔的人说道:“是神安排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因此我不应该抱怨,也不要想念过去,相反我必须寻找服事神的新机会,并且从对祂的顺服中获得满足。”
4、在罪恶中得胜。
不是以拥有更多外在的安逸而获得的,而是借着多洁净自己的心而获得的。世人缺乏知足,他们习惯依靠某一外来的东西使自己获得知足,然而,敬虔的人会说,“只有除掉我里面的污秽,我才能满足。”导致基督徒缺乏知足的是自己内心的罪。因此,如果我们脱去那些心中罪恶的、使我们不敬不虔的私欲,我们就会享有知足。
5、救恩中的喜乐与盼望。
大卫在诗篇中说:但我倚靠你的慈爱,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乐。(诗篇 13:5 和合本)。可见一个人的满足是在救恩中建立的,我们知足如果是建立在这个世界中,那么物质和财富不是永远的。如果我们把我们的满足建立在人身上,你要知道人是会死的,人心也是会变的,这都不是永远的依靠。当我们以任何人事物当作满足的时候,你要知道他们都不具有永恒性,那么他们就无法源源不断的成为我们的满足。满足必须建立在永远的事物上,那就是救恩。
三、真知足的仇敌与障碍。
1、埋怨。
在你的生活中,为什么你无法在救恩中知足,也没有在上帝里面的知足呢?为什么你的满足都是追随世人的脚步呢?很有可能你一直活在埋怨中,并且是埋怨上帝中。埋怨上帝是拦阻我们在上帝里面满足的首要障碍。你埋怨上帝使你有不幸的童年,活在抱怨历史中,其实改变历史不是救赎,我们总以为历史改变,今天的我就不一样了,其实未必。你埋怨上帝把你放到疾病中,疾病确实让我们困扰,我们以为没有了疾病我们就能随心所欲,按照上帝的旨意疾病是堕落世界中的常态,疾病也是上帝手中的工具。于我们而言,脱离上帝咒诅比脱离疾病更重要。我们也埋怨上帝给我们的一切都不如人,其实我们拥有全世界并不是救赎。我们的孩子和家人都像别人家那样优秀也不是一种对生活的拯救。抱怨是在浪费时间。我们的心如此专注于发怨言,一直在心中沉思自己的不满,以致浪费掉很多的时间,最终也是无用的。抱怨会使得我们在事奉神这事上毫无所用。最糟的是,抱怨会使我们忘恩负义,而圣经把忘恩负义视为一桩大罪。心中怀怨的基督徒虽然拥有诸般的恩赐,但并不为此存感恩之心。抱怨惹动神的怒气。当以色列人发怨言时,神向他们发怒(例如,民14:27)
2、贪心。
一个基督徒不能在救恩中得知足,其中第二个罪就是贪心。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 16:26 和合本);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书 6:10 和合本)。还有很多的经文不用过多列举了,因为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贪心确实是人之本性,在这个世界的文化中,贪心是不被定罪的,世俗的理念是贪心要按正道,不能使坏道。但我们的上帝禁止贪心,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本质问题。由于基督徒的心一心想要更多,更多,最终无法在上帝里面有满足。
3、虚荣。
第三项罪恶就是人的虚荣和骄傲。我们常常不会把这两个词安在自己身上,我们需要把这两个罪美化和修饰一下,修饰完之后就变成了:人需要有进取之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要成为人上人、最后就变成了:人若不虚荣与贪心反而是罪,因为你这样的人没有出息,不思进取。在上帝里的满足不排斥努力和进步,因为只有在真理中的努力才有方向,才有属灵意义。而由罪所主导的努力与进步,最后是毁灭。
4、忧虑。
最后一项导致人不能满足于上帝的就是世俗的忧虑。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这也是虚空。(传道书 2:23 和合本)。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箴言 17:22 和合本)。这些经文都显明了人常常为眼前之事忧虑,人就无法得着安息和满足。而忧虑的背后有两种罪,一个是人的掌控欲的罪,对他而言事事如果不按照这种方式成就,生活就过不下去了,自己也活不了了,神也没有爱了。另外一种罪就是看不见神的应许与恩典,更不用说定睛永恒了,这都是忧虑的根部问题。与基督同死,面对世界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是致死忧虑的法宝。
结论与劝勉:
1、他们必须小心,不要在今世的事务中陷得太深。当然,如果不在某种程度上涉足世间事务,那他们就不能够在这世界生存,但基督徒若要体验到真知足,就有必要尽量降低自己涉足世间事务的程度。
2、他们应当靠信心而活;不要凭理性而要靠信心去理解或接受自己所处的处境。他们必须不但信神的应许,而且还要信服神。祂对他们的眷顾是如此的周到,以至他们不需要担心任何事。在困难时期,信徒应把自己的重担让神去担,凡事都交托给祂。这样信靠神将会给他们带来真知足。
3、他们应当努力使自己的心属灵,“当求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西3:1)如果基督徒不花时间思想天上的事,或所花的时间很少,相反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盘算自己所想获得的今生事物上,那他们就只会使自己不满和不快乐。
4、他们不应当注意他人属世的观点和幻想,特别是非信徒的。或许基督徒一直都享有知足,但因有一天他们被告知自己缺少某样东西,从此他们平静的心就被搅乱而再不安宁了。
5、遭遇患难的基督徒不应忘记:神所赐给他们的是何其的大,而他们所缺的是何其的微不足道。遭遇患难的基督徒不应忘记自己过去所受的祝福。遭遇患难的基督徒不应忘记,他们在这世界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永恒是无止境的。遭遇患难的基督徒不应忘记,在历史上,有许多神的子民受过更大的试炼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