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经文启示录3:7/13
引言:
非拉铁非这座城市有三大特点是与我们今天的讲道直接相关的,第一就是这座城市也是奉承罗马皇帝的城市,因此逼迫是第一特点;第二就是这座城市曾经发生重大地震,而后也经常发生小范围地震,因此基督徒的生活也是动荡不安。第三就是这座城市也是偶像崇拜风气比较重的城市,因此本土文化的渗透也是比较严重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这里的基督徒面对来自世界的三方面挑战,第一就是来自政治的迫害的挑战,他们不奉承政治和君王,他们就有生命危险。第二就是来自自然生活的挑战,他们虽然是主的百姓,也要面对大自然的一般性灾害,他们的平安到底在哪里?他们当如何安身立命呢?第三就是来自平常生活的文化感染,这个是最不容易防范的,因为世俗文化对基督徒的渗透从来都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其实透过简单的介绍你会发现这也是我们面对的挑战,那么菲拉铁非教会在这种处境下他们是如何回应的,以及耶稣如何评价他们的信仰呢?我们如何回应的,这也直接反应了耶稣对我们的判断。
一、持守真理坚守基督之名为义。7/8
1、基督的自称。
在主耶稣的这段自称中涉及好几个重要概念,我们需要一一解释一下,看看这与当时的听众有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和我们有什么关系。(1)主耶稣是圣洁的。今天我们看到主耶稣是圣洁的没有什么特别,但在当时是比较特别的。因为圣洁的属性素来都独一真神的专有属性,如今也用圣洁来描写基督,一方面体现他就是永恒的神,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你们信了他就应该圣洁,像他一样。圣洁的信仰应该成为你们的生命本质,教会本质。(2)主耶稣的真实。这里的真实和信实是同义词,这里重点不是表达基督是真实存在,而是表达基督对你们的应许永不改变,就是下面说的话永不改变。下面的话语中就包括极多的应许在内。(3)他拿着大卫的钥匙,有权柄开与关。关于这个介绍我们需要考察两件事:耶稣拿着大卫钥匙的属灵来源;这么表述最终的意义是什么?首先说一下这个描述的源头,这个描述是来源于:我必将大卫家的钥匙放在他肩头上,他开,无人能关;他关,无人能开。(以赛亚书 22:22 和合本)。在本节语境中,涉及到两个人物,分别是以利亚敬和舍伯纳,他们都是希西家王的管家,当耶路撒冷遇到危机时,舍伯纳专顾自己,而以利亚敬却专心顾念神的百姓。因此神在他们两人之间进行判断,舍伯纳被刑罚,以利亚敬得赏赐。而这里对他的应许是大卫家的钥匙赐给他,而且安安稳稳。大卫家的钥匙乃是指“统管神家的权柄”,毕竟以利亚敬就是当时神家的管家。而约翰在这里运用以利亚敬讲主耶稣,就是要说明主耶稣就是神家里永远的管家,他具有至高的权柄。其次,我们要思考的是主耶稣拥有大卫的钥匙意味着什么呢?这里宣告的事实即:主耶稣实际掌管这天国的钥匙,他打开城门带谁进去,谁就进去。他关上天国之门,其余的人就被抛弃。在这样的事实中,菲拉铁非的基督徒应该备受坚固,因为他们正在聆听天国主人的言语。同样,我们每一次的讲论,也都是聆听天国主人的信息,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远远胜过你对最近生活琐事的关注。
2、一间教会在政治的威胁下不屈服。
很显然,在同时期当中,这间教会和其它教会一样,同样都面对政治威胁,而罗马帝国皇帝的政策不是反对你信基督教,而是你要先拜皇帝,然后再信基督教。因此此时基督徒面对的挑战一直都是要不要在信仰前面加上一个敬拜,先敬拜皇帝再敬拜基督的问题。罗马帝国掌握政权之后,他对任何民族都是这样的政策,这个政策具有一定容忍度,他不是要彻底粉碎你们原来的信仰,你们可以保持自己的信仰和敬拜,但你们必须是先敬拜皇帝主义,然后在基督主义。就像现在的三自机构一样,他们不是没有基督教信仰,而是先有国家敬拜,然后再有基督敬拜。因此他们也就自然的认为,我们可没有离弃信仰,我们在国庆演完节目,第二周我们就恢复往常了,感觉很自然。但我们这些追随使徒脚踪的教会坚决反对,我们认为在这个世界“唯独只有一种敬拜”那就是对上帝的敬拜。坚决反对上帝之外的敬拜和赞美。
3、一间健康教会的标志在于坚持基督的道。
在这里主耶稣又肯定了他们的另外一项行为,那就是在极其艰难的处境下,他们仍然坚持持守信仰的基本原则。不得不说,历代信徒的信仰都是在被挑战的时候显出来的,正如雅各书所言: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各书 1:2-4 和合本)。所谓的信仰挑战大体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公共的挑战;一种是私下的个人挑战。如果出于前者,那我们需要与教会这个共同体一同进退;如果是后者,需要我们在其中坚韧。总之,我们的信仰纯度确实是在各种挑战中显出来的。
4、基督应许他们的门是永恒的门。
在本节经文最后主耶稣说到,他将他们开天国的门,是任何人没有权利关闭的。这句话是一句救恩确据的保障,天国的门为他们打开,是那些政客、思想家、苦难、疾病、战争等不能夺取的福分。由于基督是那天国的实际管家,因此他为谁开了门,就表达着接纳和确定。
二、在宗教范围中慎思明辨为义。9/10
1、抵挡住犹太教的攻击。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需要更多讨论一下,我们该如何看待现代犹太教?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基督徒认为犹太教是属于纯正信仰的一部分,以色列还是神的选民。近期爆发以色列战争之后,以色列炸毁了加沙的一些学校和医院,有些人就在网络上谩骂道,看看这就是神的子民干的事情。我在此声明一下,犹太教在我们眼中和佛教徒,无神论派,伊斯兰教派划等号。现代的以色列人也不是神的子民,除非他们中间有人跟随耶稣基督。我们看待巴以战争的角度应该站在一般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和国际战争公约的视角评价,而不是从属灵的角度去判断。如果现在都还有有人这样看待犹太教,更何况初期教会面对犹太教呢?犹太教信旧约圣经,信耶和华上帝,想要给这些定为异端实在困难,他们有血统,有神学的历史传承,有圣约等等。而此时的基督教会呢?是一个新兴的不到100年的宗教组织,有什么正统性可言呢?因此初期教会面对犹太教的压力是很大的,当教会给那些赞美耶和华的人群定为异端时,一般的普通会众又怎么会理解呢?大家会纷纷的说太没有爱心和宽容了,不是吗?而非拉铁非教会在重重的压力之下,他们清楚的知道那群信耶和华上帝的宗教完全是异教,并且弃绝他们,这被主耶稣所夸奖。
2、教会的本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犹太教之所以会让一些人信服,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他们的历史悠久,他们有亚伯拉罕的血统,他们那华丽的祭祀仪式,他们家谱的追述,已经固定了的敬拜流程,他们的会堂建筑等等,你是否发现这都是外在的东西。反观当时的基督教会从外在有什么优势呢?没有优势,历史不长,没有华丽的会堂,没有血统,也都不是亚伯拉罕的血脉,更没有庄严的敬拜,基督教会是一种重新建设的以基督为中心的信仰模式。其实在当代也是这样,我们如何评价一间教会呢?往往会透过外在的华丽,灯光,舞台,建筑,现代化设备,服装等来判断,这些其实不是判断真假教会的标准。判断教会真假的标准乃是纯正的福音教训,教会公开化的全备教义。所以在第十节当中我们看到,主耶稣夸奖他们说持守了我的道,所以你们将免去灾祸,得着平安。
三、持守已经熟练的真理乃是义。11/13
1、践行已经知道的教训。
这一句算是主耶稣对他们的吩咐,他们未来应当如何继续行进呢?主耶稣的吩咐就是要持守已经知道的教训。并且保持你们所坚持的真理不妥协,这就是你们的义了。其实一间教会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起初所坚持的,这确实不容易。我自己透过亲历教会发展的人来说,虽然教会的成长和萎缩,教会都要不断的进行挑战。教会的本身就具有他的更新性与不变性,也就是说教会在原则上要恒久不变,但在服侍的细节上要不断的应对时代挑战而变化。虽然后面跟着一个警告:免得别人夺取你的冠冕。其实启示录中所有的警告如同动车上不可吸烟,飞机上不可携带易燃物品一样,其意义都是相同的。这些警告的目的都是为了永恒生命的益处。
2、赐给坚忍教会的赏赐。
(1)得胜者做柱子。
这里为什么出现了“作柱子”的应许呢?我们依稀记得彼得,雅各,约翰曾被成为教会的柱子,是不是?柱子表达的是什么?表达稳定和持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耶稣在这里应许的是得胜者将要像圣殿中的柱子一样在天国里稳固和持久,永远活在神面前。后面跟着一句:“他也必不再从那里出去”,这一句就更加确定的表达了这种确据的稳固性。
(2)新名字赐给他们。
关于赐给他们新的名字,这个我们在之前就已经处理过了,这里的重点不是探讨是否新取一个名字的问题,而是他们的人生被改写,原本他们是属于黑暗中的百姓,败坏的生命,必要灭亡,如今是光明的子女,将来要永远进入天国。
(3)新耶路撒冷降临。
要想正确理解新耶路撒冷,就要对旧约的耶路撒冷有正确的神学观认识。耶路撒冷在旧约中代表着神的居所和所在,也是圣民聚会的地方,神赦免人的罪孽,并且与他们同在的地方。在这样的神学意义下,新耶路撒冷就不是一座城市,这里要表达是仍是属灵意义,就是神要与他们永远同住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