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2:18-29
照比以弗所和别迦摩城市来说,推雅推喇城确实是小城市,在当时来说一直都不是什么重要城市,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商业中心。那这个城市有什么特点呢?这座城市是一个手工业城市,而且这里比较突出的就是工业商会,例如:木匠、泥水匠、外衣的制造者、洗染者、皮业者、制皮者、陶器商、铜匠等,使徒行传中的吕底亚就是来自于推雅推喇城的,他家的行当就是卖紫色布皮。这个背景和今天的信息有直接的关系。推雅推喇教会就是生存在这样一个工业盛行的社会。就像今天我们生活在城市里一样,我们也是生活在工业社会中。这是一种大集体生活,这对于天路客来说挑战就非常多,对于教会来说挑战也是很大。希望透过我们对工业城市下推雅推喇教会的分析看到我们的出路,看到我们的罪孽。
一、由信心和爱心发出的善事为义。18/19
1、主耶稣的形象。
关于这里描述的主耶稣形象,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见识过了,下面我们只需重新复述一遍这里的含义即可。这里描述主耶稣的眼目如火焰:这里传递的是“基督的洞察力,那种知晓一切真相和真理的能力”。脚好像光明的铜:这和但以理看到的是异象也是相同的,而铜在整个但以理书要表达的含义是“能力与力量”。所以约翰要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基督就是但以理书中那大有能力与力量者,他要践踏一切敌人,他的权柄远超过一切,这是你们所信赖的。唯一需要特别说明的就是“神之子”这个称呼,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个称呼非常自然,因为基督是神的儿子。但对于这座城市的文化来说,这个称呼的冲击力可不小。那我们就需要细数一下这座城市的信仰观。这座城市素来敬奉太阳神“阿波罗”,他也别称为神之子。在推雅推喇的民间中,他们甚至把阿波罗和当时的一位英雄“泰念尼斯”合起来看待,他们认为泰念尼斯就是阿波罗的化身,也就是神之子,这个是众所周知的,而且这种信仰刻入骨髓的时候,人们已经不认为这是一种宗教,而是当作一个事实来看待了,已经化到潜意识中去了。就像中国人办理红白事的时候,很多规矩已经刻入骨髓了,人们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但必须得做的地步。
让我们对第一节经文稍作整理和归纳,本节重点要传递的信心有两个,对于我们来说也都是切实相关的。第一,基督是一个城市的主,不管这个城市的人承不承认,他只向他的百姓显明了这个事实。因此作为教会来说应当重视基督的掌权、监察、能力。第二,如果教会知道他所接受的信件是来自于城市之主,教会之王的信息,因此,教会就更应当越发重视下面的言语。对于今日的我们来说:我们生活在一座基督掌权的城市中。
2、他们的好行为。
那位分辨善恶,监察教会的耶稣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的善行,这是对他们莫大的激励和肯定。我们可以简要的对这几项进行分析和定性:“什么是好行为”?通常来说就是顺服上帝的基本命令与旨意。先知撒母耳说:撒母耳说: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母耳记上 15:22 和合本),可见神喜悦的基本好行为就是顺服他的旨意,或者说不需要你遵守什么高深莫测的道理,只需要你遵守你所知的教训就行。“什么是爱心”?爱心就是在基督里的良善、忍耐、宽容、赦免。爱心并非时刻热烈的要命,过份的热烈是一种辖制。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间教会具有这些特质。“什么是信心”?就是持守上帝一切作为和应许的话语,对这些话语与真理安全相信,并且以此更新自己的生命,也主导自己的生命。信心当然与神的话是捆绑的,更与应许联合在一起。“什么是勤劳”?勤劳不是要致富,这里的勤劳是从信心与爱心发出来的,是一种为着天国的缘故而付出时间与生命的行动。“什么是忍耐”?忍耐当然是爱心中的品质,但这里的忍耐更指向的是对神的旨意和行动的耐心,纵然暂时神没有施恩给我,但我仍然耐心等候。
当我们细数这些善行的时候,我们自己教会要非常确定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应当在这些善行上成长,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也是我们生命最高价值的体现。同时我们要切记,不仅我自己在这些方面成长,更加顾念身边肢体在这方面的成长。
二、因着爱心容忍错谬横行乃是罪。20/23
1、历史中的耶洗别。
在主耶稣对他们的一切善行肯定之后,紧接着就是对他们的罪就行责备,首屈一指的就是他们准许耶洗别式的妇人教导错谬之道。其实并非这个妇人叫耶洗别,而是一个象征性的名字,用古代人物特性描述当下。就像我们把当下那些出卖教会的人称为犹大似的。那耶洗别是谁呢?关于这个人物,我们就要追述到北国以色列亚哈和以利亚的年代了,耶洗别本是亚哈的妻子。耶洗别本不是以色列血统,他的父亲是西顿的君王,名叫以土巴力,从名字我们就知道这个名族是拜巴力的。自从耶洗别嫁给亚哈之后,也把巴力的崇拜引入到北以色列中。还记得当年以利亚在加密山与巴力的先知进行属灵征战吗(王上18:20/46),而巴力崇拜的主要源头就是耶洗别。
我要简述一下巴力崇拜,毕竟我们在圣经中多次遇到这个偶像。有一位叫‘恩格尔’的学者说到:“迦南宗教崇拜是非常腐败的,也是在古代中最低等的宗教。从根本上来说他们就是一种自然崇拜,主要的崇拜方式就是性崇拜。所举行的仪式是非常不洁与不道德的礼仪,另外他们还会把婴孩当作祭物献上”。由此我们就看到上帝为什么如此反对这个偶像崇拜,他们用当众公开行淫和乱伦来崇拜巴力等等。
耶洗别作为以色列圣民中间的皇后,她不仅带来了上帝所恨恶的偶像崇拜与淫乱,耶洗别还是专门伤害真信徒的逼迫者。她是杀害拿伯的主谋,而且还追杀以利亚。最后神的审判临到她的身上,耶户作以色列王时,命人将她从楼上扔下来,他的身体被狗所吃,如此看到神对此妇人的憎恨。让我们稍微对耶洗别的罪有个总结:第一,用别的教训取代神的话。第二,引导圣民进入世俗的淫乱与不洁。第三,她逼迫真信徒。
2、容让之罪的严重。
在这段经文中的首先的一个责备就是:“容让”耶洗别式的人物在教会侍奉,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容让”。这种容让从什么而来呢?爱心。爱心虽然是这间教会的优点,但是爱心失去了真理的纯正,包容就变成了纵容。至于这间教会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这里的可能性有很多种,也许是因为这个女人一直以来都有权威性,是创立教会时期的元老人物;也许是因为她的经历太悲惨了,以至于教会不忍心责备她(假如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如果都怎么惨了,教会再责备她,是不是太没有爱心了;也许是因为她的教训太迎合大家的现实需要了扽等。总之,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她是个女人,她的恶是公开性,教会默许了。
3、她所带来危险的教导。
结合着对历史中耶洗别的认识,还有对各位解经家观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这间教会的耶洗别大概有几种罪行,以及这些罪行在我们当下教会也是潜移默化而存在的。
第一、偶像崇拜就是随从世俗,过份处境化考虑。
推雅推喇教会的耶洗别的观点是:如果有的基督徒参与了偶像崇拜仪式,或者娶了敬拜偶像的女子,这是什么行为?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哥林多前书 9:22 和合本)。所以,如果你想要救那些偶像崇拜的人,你就要和他们一样,才能拯救他们。所谓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她的邪恶之处在于,他为基督徒的妥协找了一个属灵的理由。就像有些基督徒是因为贪恋世俗女子的美貌而娶了他们,却美其名曰传福音。明明是妥协了世俗主义,他却说我要灵巧像蛇,过份灵巧就是诡诈,你不是像蛇,你就是蛇。
各位基督徒我们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基督徒在践行真理的时候是否不是要有处境考量呢?就像大卫吃陈设饼这种特别处境,当然要有。但有时你是否发现,过份的处境考量就是以人为中心呢?我们常常所说的处境考量,是考虑到一个人在特别背景下的软弱与特殊性,当我们凡事都宣扬说“处境化考虑”,其实就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推雅推喇教会的耶洗别之所以有听众,就是因为他为随从世俗的基督徒找了一个合理的理由,让他们安心的随从世俗,还以为这是神所喜悦的,岂不知神的愤怒已经发作。
第二、淫乱不洁就是纵欲主义,滥用基督徒自由。
这个耶洗别准许基督徒过纵欲的生活,也就是说我们的灵魂已经被拯救了,地位也被称义了,我们就可以随性而行了。毕竟我们基督徒已经有了自由,而且得尊重个体的自由和爱情。因此在她的教导之下,多少基督徒陷入到性不洁的罪中。在我们当下的教会中,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掩盖性不洁呢?比如说:人人都有爱情的自由,教会不能辖制人,得尊重人的自由。所有无论是婚前同床,还是婚后出轨,教会都没有权利管,因为这是我的自由,教会得尊重我的自由。
4、她和跟随者的结局。
(1)曾经的呼吁已成枉然。
透过这节经文我们看到,主耶稣曾经借着一些忠仆向她讲话,责备他的罪恶,他却不会改自己所行的。因为对这个女人来说,没有人有资格牧养我,责备我,指导我,只有主能。在先知耶利米书中神如此说:自从你们列祖出埃及地的那日,直到今日,我差遣我的仆人众先知到你们那里去,每日从早起来差遣他们。你们却不听从,不侧耳而听,竟硬着颈项行恶,比你们列祖更甚。“你要将这一切的话告诉他们,他们却不听从;呼唤他们,他们却不答应。(耶利米书 7:25-27 和合本)。如此看来,神呼召一个人悔改不是透过神迹显现,而是通过他的仆人讲道。
(2)她自己的结局。22
这是主耶稣在责备教会之后对这位妇人的审判,主耶稣要将这个看似爱大家的女人病卧在床,使他承受罪恶的结果。如果主耶稣把她看作是旧约耶洗别式的人物,我们就知道这多么可怕了。对于当时的会众来说,也许很多人接受不了这样的一种审判,因为很多人以为这个妇人是爱人如己的,怎么要遭受如此的审判呢?其实在主的评断中,她所显示的爱情是对会众的毁灭。也有人会说:她在我们中间是如此顺利和平安,怎么突然就是遭受审判呢?我们不得不说,人在行恶的过车中,往往确实是很顺利的,人的天然罪性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行恶顺利,就是神的保守和赐福。你这样想是把上帝置于不洁的地步,上帝恨恶一切恶。因此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谨慎自省。
(3)不悔改之人的结局。23
主耶稣在这里的判语是为了教导这些跟随这妇人的人知罪。他们必须要知道从前的生活是犯罪,这是他们悔改的起点。当然这也是对这些跟随者最后的警告。主耶稣直接的判语,乃是要净化这间教会,不是拆毁教会。
三、持守那些清楚明了真理也是义。24/29
1、不顺服者是义行。24
在这里主耶稣特别夸奖了另外一拨人,就是他们能够分辨善恶,并具备整全的救恩认识,他们在教会中一直都是被藐视的另类。当教会默许一种错误观点盛行的时候,真基督徒就成了教会里的另类,他们就要多被排挤。我们倒不是说一旦遭受排挤,我们就一定代表正义。而是当我们被排斥时,首先当仔细考察所持守的教训。千万不要凭感觉,而是有理有据,有真理有逻辑。我感觉我对,我感觉我是遵守神旨意,我感觉他们都不对,这些个感觉不可信。
这里特别提到一个词,那就是“深奥之理”,主耶稣说他们不从那些深奥之理。这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说来也简单,就是那种妥协主义所生出的观点,往往他们把这些妥协主义的论调高举到非常有智慧的地步,好像一般人都领会不了似的。其实不是什么高超之理,反而是低俗的道理。
2、持守已有的真理。24/25
这里是教导他们不要追求更高深的道理,当务之急是持守已知的真理。各位圣徒是否应当常常在真理上学习和长进呢?当然需要。但我们要把我一个原则,不要总想着去遵守不切实际的真理。比如说:我当上国家领导人,我就效法亚撒王。我如果当上牧师,我就是现代版的施洗约翰和以利亚。你现在应该当好一个基督徒,一个职工,一个父母,教会里的某个职分。好高骛远总是人性的软弱,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对本职工作的抵挡和逃避。
3、与基督一同享受权柄。26/27
这节经文的语言很明显是引用了诗篇第二篇(2:8/9),在这篇诗歌中清楚的预言了基督作为世界的审判者,在将来的时刻如何毁灭那些抵挡者。而诗篇的经文与这里的不同是在于,诗篇里对话的双方是父与子,父神对基督发出这应许。而本节经文对话的双方是基督与教会,基督对教会发出这个应许。这说明基督已经得着了这权柄,将来还有赐给顺服他的人。
关于28节所说的“晨星”,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根据但以理书12:3节来看“星”的话,这里的陈星就是指永恒的生命。如果根据民数记24:17节中的陈星来说呢,这里应该指基督自己。我认为不管是依靠那段经文为背景,有一个宗旨是不变的,那就是凡坚持真理的,必将以永生回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