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传讲,启示录

启示录||3、综论大公教会的义与罪之以弗所教会

经文:启示录2:1-7

#前言

在接下来的分享中我们要具体分析亚细亚的七间教会,其实分析他们就是分析我们自己,全天下教会从本质来说都是一样,出现的问题几乎也都是大同小异,正如传道书所言: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但是在这之前,我还是需要铺垫一些道理,建立一下我们的进入视角,以此来帮助我们。我们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虽然书信涉及七个不同的教会,但大家都可以有目共睹主耶稣对其余六间教会的评价。以以弗所教会为例子,主耶稣评价以弗所的信息,其它六间教会也是一清二楚的。在这样的背景,七间教会就互相的了解,知道了彼此的优劣,因此就揭开了教会本质的神秘感,哪间教会都不是高级教会。同时也增加了彼此担忧与挂虑。第二、他们纵观主耶稣对七间的教会的评价,已经可以具体知道主对教会的标准,喜爱与不悦。第三、他们这七间教会要以一个整体来面对后续的所有教训,他们既有自己各自当下的问题,他们也有需要集体面对的问题,那就是这个世界的大征战。

#以弗所教会始末

下面我要介绍一个以弗所城市和本城的教会始末。以弗所城市在罗马帝国时期是一个富饶的城市,口岸城市,是陆路与海路的交汇点,相当于中国的温州和广州。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必然促进了这个城市的贸易往来,当然这也是一座大城。以弗所这个坐标按照今天的地理来说就是在土耳其半岛上,但以弗所城市早已经覆灭了,现在早已经成为了池塘,现在上面都是青蛙。下面我谈一下以弗所教会,这可是大有来头了。以弗所教会是保罗亲自建立了,根据使徒行传19章记载,保罗在以弗所两年之久传道,建立以弗所的教会。而且后来保罗又探访以弗所,根据使徒行传的20:17-38节记载,保罗在殉道之前特意见了以弗所的长老。而且保罗为以弗所教会写了重要的以弗所书。以弗所教会还有那些名将呢?亚波罗;圣经描述亚波罗是一名神学老师,也是口才与学术兼备的人才。使徒约翰也曾经在这里停留,而且牧养了这里的教会。这里还有亚居拉和百基拉夫妇,这对夫妇曾经为亚波罗指点迷津,就看出这对夫妇的信仰光景。到了教父时代,也就是主后431年的以弗所会议也是在这里召开,以此看到以弗所的不平凡。但可惜的是,以弗所教会在公元后六百年左右开始式微,渐渐退出了有形教会历史的舞台,但以弗所城市的教会确实有五百年之久,这已经是不简单了。我的意思不是同一个以弗所教会屹立五百年,因为一代传道人归主,这间教会都会迎来一次更替,更不要说教会还存在重组等情况。我们要论述的是,以弗所城市内的教会连续性没有中断,不管是如何的更换领袖和教堂。

一、坚守真理抵挡假教训为义。1-2

1、什么样的主耶稣说话?

主耶稣吩咐约翰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使者”这个身份就是传递者,或者信使;可以指天使,也可以指教会的信使。而这里就是指以弗所教会的牧者;虽然我们可以把使者理解为天使,但这里的用意很明显,不是写给天使的信,而是教会里宣读这书的领袖。下面一句说:那右手有七星,行走在七灯台中的耶稣说。这里我们要注意几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我们在后面的六间教会书信中都会看到耶稣显明自己的一种方式,写给每间教会的开张白都不同。我们可以轻易的看出他们的不同,是不是呢?第二就是在每开场白中耶稣显明自己的方式都曾经被昭示过。第三就是这些开场白的不同,表达了他的某一荣耀正是这间教会当下需要格外重视的。

#以弗所的开场白

由于在前面的经文中,主耶稣已经显明自己的就是七灯台中的主,就是行走在教会里的光,他的一切教训就是人性的光。只不过不同的是,前面没有描述耶稣在灯台中行走,对以弗所教会说话的时候,详细的说了基督是行走的基督。这里重点要表达的含义是:主耶稣与他们一直同在和同行。这给当时的教会带来的极大的安慰,虽然他们不曾亲眼见到基督,但基督说我们一直在你们这里。你们在教会中的一切点点滴滴都在我眼前,包括你们为我经历的一切艰难和逼迫。如果你是以弗所教会中的一员的话,你突然意识到原来主耶稣一直关注着我和我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心经验呢?总结起来就是:那从始至终就在你们中间同在耶稣下面要对你们说话。

#我知道你们坚守真理

主耶稣在这里是在肯定他们所信与所行。在这一份肯定中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就是他们对所信的福音全部教训是持守的,并且为着所信之道做了很多努力与劳苦。至于具体包括哪些工作,我们不能具体的知道,但透过实际的教会经验可以猜出大概。一间教会在福音的全部真理上忠心,一定有很多体现。例如:教会积极教导真理,而且培养工人去讲解真理;为真理竭力争辩,免得真理被扭曲;面对蛮不讲理的刁难,众圣徒愿意为真理蒙受很对羞辱和辱骂;整体信徒对于纯正真理的关注与重视等等。第二个层面这里提到一件事,那就是有自称是使徒的假使徒来到以弗所教会讲论,被他们识别出来是错谬的,这也是主耶稣所肯定的。其实作为我们后世的教会,我们认为教会里出现假教师都挺难识别,何况是假使徒。这里也透露出初期教会都要具备识别假使徒的能力。保罗给出的一个标准是: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加拉太书 1:8 和合本)。也就是说初期教会一旦确定了真使徒的教训,那么他们就应当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其余自称是使徒之人的教导。主耶稣明确说,你们能够用纯正的福音教训判断出假福音,这是正确的事情,也是一件事义事。

根据主耶稣对这件事的肯定我们可以学到两个真理,第一就是一间教会必须要明白福音的本质,并且对待那些异端假道绝不姑息。第二就是一间教会的众人必须要有识别假福音的能力。如果众人都甘愿被假师傅欺骗,那将来会遭受审判。

二、在真理上殷勤劳苦乃是义。3

1、在一切真理上忍耐。

以弗所教会在真理上曾经有过哪些忍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透过整体的圣经教训我们知道,基督徒应当在所信的真理上忍耐,正如经文说:你们常存忍耐,就必保全灵魂。”(路加福音 21:19 和合本)。这里是说,神的一切话看似好像都落了空,好像没有立刻实现在眼前,一切都是不真实的。神的话到底真不真实,需要忍耐等候,就像彼得说: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得后书 3:9 和合本)。在当时有一些基督徒已经不耐烦使徒们所宣讲的诸般应许,已经失去了耐心,彼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教导人要为真理而忍耐。

在所信的真理上忍耐等候属实不容易,因为我们人的本性总是着急的,总想来个立竿见影的,迅速实现的东西,或者眼见的,现象的发生。当年亚伯拉罕就是凭着应许忍耐等候神的话实现,直到四百年之后才实现。

2、在一切真理上劳苦,不疲倦。

关于以弗所教会曾经如何为耶稣的名经受劳苦,我们可以一段曾经的历史作为参考,就是使徒行传的19章中所记载的内容。保罗在这里讲道,大大的干犯了本地的宗教与生活习惯。根据史料知道,以弗所有最大的亚底米斯女神庙,而且颇负盛名,吸引很多人来这里朝拜,是一个巨大的宗教中心。保罗在这里的传道,直接就把基督的信仰推到了宗教与文化的浪尖上,以弗所教会也是在这种争论中建立起来的。由此我们也能从侧面知道,以弗所教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怎样的逼迫与仇视。还记得在19世纪末期的时候,西方宣教士来到我们这片土地宣讲,最先得罪的就是民间的宗教权贵阶层,因为福音的缘故,基督徒不会参与庙会和祭祖。所以当时流行一句话:多一个基督徒,少一个中国人。

从主耶稣对以弗所教会过往的肯定中可见,一间地方教会确实应当在所在的城市为主的名劳苦,面对自己城市而有的信仰逼迫,文化迫害等等。教会在一个城市发光,必然要照亮本城那虚伪的文化,还有可悲的社会现实,约翰福音书早就说过:光照到黑暗中,黑暗却不接受光;这就是教会在自己城市需要认知的事实。

三、渐渐的失去内在热忱为罪。4/5

1、以弗所教会的问题。

主耶稣在评价以弗所教会时,唯一说到的一件罪就是“爱心冷淡”,那到底是他们在爱主上冷淡了?还是在爱人上冷淡了?解经家众说纷纭,但无论是猜测哪一种都错不到哪去,毕竟任何一间教会都不可能在爱主爱人上达至完美。罗伟在他的《启示录注疏》中的观点是:那种愿意放弃一切所有的方式,来为他做见证的爱冷淡了;当他们失去这种爱时,就不再是一个灯台了。我认为这个解释还是比较综合且中肯的,因为这直接把两者都囊括其中了。所以以弗所教会的爱心冷淡应该是指他们虽然坚持真理,但热忱在消退。

从教会发展的规律来说,一般教会都会陷入这种情境下,那就是起初的时候是火热和热忱的,但教会越来越壮大,并且成体系的时候,教会就容易僵硬和教条化,这是为什么呢?我要稍作解释,通常教会在建立初期的时候人数较少,那么就必然要自由,因为人数少不需要太多的规矩,但一旦人数上涨,人员构成复杂,自然也就需要更多的规矩。就像一个国家如果就是100人还需要太多的法律规条吗?起码不用太多。如果是1亿人呢?你想想得需要出台多少规矩才能应付得了这个复杂的局面。因此教会在壮大的过程中要立定更多的规矩本无可厚非,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就增加了很多内在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平衡“合理的教会规矩与福音的自由传讲”;一旦把握不好,讲台就变成了必须服务于立定的规矩,福音的自由就失丧了,教会就变成僵硬的教条主义了。

2、当下归正教会当有的悔改。

我们从主的责备中能学到什么呢?首先、主耶稣也在这个罪上责备我们,恐怕我们中间很多人的信仰确实是坚持着一部分僵硬的教义,内在却毫无热忱。对于上帝,对于众圣徒,都是藐视、无视、蔑视的。你以为主耶稣看不到你吗?这种信仰光景相当于身体患了癌症,虽然别人从外在看你是健康基督徒,但你已经病入膏肓,你扪心自问你的平凡信仰生活中蛮有神同在的安息吗?恐怕你现在还在想,我到底怎么了?全因为你不悔改。其次,我们学习全备的归正教义本是美善的事情,但要与爱心相平衡。一切的真理都有一种平衡性。信心与爱心平衡;在真信仰的范围中不可能只强调信心,同样在真信仰中也不能全部强调爱心。

3、警告。5节

主耶稣对他们的警告就是,他们必须要反省自己的罪,从老到少都要思想,他们的这种冷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退去的。如果他们这一间教会不悔改这种冷淡和退后,那么真理之光将从这里撤去。也就是无神的话可听:主耶和华说:看哪,日子将到,我必使饥荒临到这地。饥荒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听不到耶和华的话语。(阿摩司书 8:11 英王钦定)。因此我在这里总结一个最简单的结论:一个基督徒想要在真理的知识上丰盛,他们就需要透过遵守主的话来获得。仅仅听见主的话,却不遵守,他仍是贫穷的。就像一个乞丐了解了手中食物的一切营养元素,只要他不吃下去,就始终不能得着。耶利米不就说,我将神的话当作食物吃下去吗?

四、不与教会里恶人为伍是义。6/7

1、尼格拉一党。

单从本段经文无法看出尼格拉一党到底是什么问题,我们在2:14-15节中看到约翰把尼格拉一党与巴兰等人并列谈及,这就说明他们同属一类。巴兰干了什么我们当然不陌生,巴兰不是真先知,虽然他与神有交通,但他既不顺服神,也没有经历救恩,而且他还陷害神的百姓使他们陷入偶像崇拜与行奸淫之事。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尼格拉一党的教训一定是偏离纯正信仰,并且取向偶像崇拜,行污秽之事的行列。这个不太令人意外,以弗所本身就是偶像崇拜的大城,偶像崇拜和奸淫之事并不新鲜。很有可能尼格拉一党的教训是“反律法主义”,也就是说只有你有真信心,剩下一切的事皆可行。主耶稣在这里肯定以弗所教会的判断,并且认可他们对于这些人的拒绝。

2、不与恶人为伍。

从这里我们学到的教训就是,教会从来都是愿意接纳罪人,谅解那些无知的人,耐心喂养一切谦卑寻求真理之人。但对于那些故意抵挡真理,挑衅真理之人绝不妥协。透过耶稣对以弗所教会的拒绝可以看到,教会的立场应当本着真理去爱,本着真理去拒绝一些人;遵守前者是为了爱外邦人,遵守后者是为了爱圣徒。

3、奖赏的应许。7节

当上帝说凡有可听的就应当听时,这明显具有强烈的先知口吻。并且得胜的将来要吃到生命树的果子,这个我要详细解释一下,大家是否注意到,每间教会结尾时的应许都不一样,难道你认为天上有好几种赏赐吗?当然不是,我可以直白的告诉你,都是指承受天国,只不过表达角度不同而已。下面我着重说今天的问题:

(1)什么得胜的?

这里难道是教导说天国有两个人,一种是得胜的,一种是失败的?根本不是这个角度。这里是把所有教会看作是战场的士兵,这里仿佛在鼓舞众人说,只有你们打赢这一场战役,每人官升一级,黄金百两。回到这里的语境是说:我们已经信靠基督成为了他的精兵,就更应当努力向前,因为这个生命最荣耀时刻马上就来到了,得胜意味着你在战场上尽了你的本份。

(2)什么生命树?

为什么重提生命树?这件事已经很久没人再提到了,如果你单从表面来看的话一定有一个疑问,伊甸园的生命树什么时候升天了?不是在伊甸园中被天使把守吗?你就知道这里的生命树与果子不能从表面来看,这里乃是取了生命树的意义。生命树是衡量亚当及全人类能否与神建立永远不失败的关系,我们的始祖已经失败了。但这里重提生命树是在讲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基督里的稳固关系就是重拾生命果,神用生命树的神学意义来表达在基督里的生命,不仅是现在所有的,也是将来拥有的这新生命将永不衰败。因此不要指望将来真的去吃一种叫做生命果的水果了。甚至靠它来维持永生,这种神学就更过分了。

总结:

1、主耶稣对于我们教会也有他自己的评价,但主耶稣如何评价我们已经不是神秘的事情,因为他已经把标准赐给我们了,这些标准就显明了我们在他眼中的优劣。

2、我们既然知道了教会为真理而劳苦是义行,所以对于我们这间教会来说,我们就知道当我们的价值观和意义在哪里了。

3、主耶稣对以弗所教会的责备我们更当对照自己,恐怕我们在知识上增长,却在信仰的热忱上冷淡。对神对人冷淡退后,这是我们属灵癌症的征兆。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